近日,有網友拍到安徽蚌埠一中掛出“熱烈祝賀我校女婿埃里克·白茲格榮獲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”的標語,並把照片發到了網上。該標語引來無數網民吐槽,認為蚌埠一中在給自己“貼金”。10月15日,蚌埠一中相關負責人向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回應稱,學校初衷並非“貼金”,只是藉機宣傳該校優秀學生吉娜。(10月15日 人民網)
  因為埃里克·白茲格的夫人是蚌埠人,不免與“諾獎”扯上了一絲關係,於是就有“諾獎女婿”之說。可是由於語境不同,祝賀的表達也便千差萬別。譬如,吉娜的同學、親人對吉娜本人甚至埃里克·白茲格表達祝賀,基於親情、友情,可謂正當名分。至於蚌埠一中與“諾獎女婿”扯上關係,多少有些不倫不類,雖然,不否認學校這麼做是為了宣傳優秀學生吉娜,鼓勵學生髮奮學習,將來有所作為。但是,這又與諾獎有何關係呢?
  客觀來說,蚌埠一中扯上“諾獎女婿”不過是一次失策的“典型”宣傳,本無須過度的解讀。然而,仔細聆聽吐槽之聲,過激之中其實也是焦慮的表達。一是對攀附名人、沾光上位陋習的鄙視,與所謂“故里之爭”如出一轍,虛假的功利主義,培養不出自己的名人,形成不了自己的文化,借光出名,是文化心理的不自信。“諾獎女婿”顯然又觸動了類似不良社會情感的多米諾。
  二是對諾獎期待的耿耿於懷,諾獎設立110多年的歷史,除了莫言獲得文學獎之外,在其他領域尤其是自然科學領域還沒有留下中國人的名字。在科學領域有著名的“錢學森之問”:“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?”作為傑出人才判定標準之一的諾獎,更是國人的心理之痛。
  吐槽“諾獎女婿”是自尊的焦慮表達,我們為何如此缺少文化自信和創新自信?毫無疑問,這絕不是自輕與自譴所能承載的,自尊不是表達出來的,首先要創造富有創新精神與實力的制度環境與教育體系,其次更要每個社會個體堅定信念和付出切實的努力,自尊終究要靠實幹和實力說話。
  木須蟲  (原標題:吐槽“諾獎女婿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z89vzxp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